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第三條跑道:逆着人口政策的大白象工程項目


報章報導有外國機場組織,在港聲稱不興建第三條跑道,香港機場會在區內失去競爭力,失去航空樞紐的地位,顯然機場管理局展開了宣傳攻勢,為赤鱲角機場第三條跑道造勢。

首先要從哲學角度看問題,為甚麼香港必須成為地區的航空樞紐?成為航空樞紐對香港人民(不祇是所謂「經濟」)有甚麼好處?這些問題從未見過認真的論述?

其次,機場管理局推動興建第三條跑道,主要的論據是會帶來經濟效益,尤其是創造大量職位,但是:

(1) 所謂大量職位主要位於價值鍊的低端,如機場操作、保安、零售、等,即是勞動量大而創造價值不高的崗位,不會提高香港勞動人口的平均工資,不會改善香港的經濟結構。

(2) 較早時的人口政策報告提出,香港的主要人口問題是人口老化,主要的憂慮是年輕勞動人口減少,將來「有工冇人做」,事實上現在的赤鱲角機場已經在為數目不少的職位空缺傷透腦筋,這個時候再來一個製造大量低層次職位的「第三條跑道」工程項目,是否為香港製造更多職位空缺?是否為香港的經濟製造更大的不穩定?在為廣大市民製造更大的麻煩?

強推第三條跑道,是管中窺豹,祇見機場的細微局部,不見全港的大局、大勢。


香港政府應該從大局出發,盡快重新檢視第三條跑道項目,認真研究撤掉這個大而無當的「大白象」項目,而且要認識到在未來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赤鱲角機場應該走向精品機場的定位,職位不用多,工資高就可以了。

如果要從航空事業取得高價值的經濟效益,政府應該思考在價值鏈的高端介入,例如航空融資、策劃、設計等,不可再走以前「穿膠花」的勞動密集模式,不再單靠量的增加,不可一切祇講「多、多、多」,而是要爭取質的提高,包括知識、專業、信息、科技的應用,職位不用多,但是全是高增值,這才是香港未來的應走之路。

香港政府是否要重新思考怎樣從航空業為香港創造價值?



草雲居相關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