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東江來水面對強大壓力


鼓吹填平船灣淡水湖的人對大局毫無認識,東江水是多個城市激烈競爭的有限資源,香港夾在惠州、東莞、河源、深圳和廣州之間,只要它們各自把配水量提高一成,香港的配水量要減少八至九成!



附圖的資料基於2008年,東江沿河城市十年間發展迅猛,要求增加一成反映實際需要,對水資源管理者構成強大壓力,香港沒有甚麼籌碼談判,如果還把船灣淡水湖填平,形同自裁!


找地建樓竟然去到自裁思維,這個社會真特別。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不堪一擊的城市:談香港的脆弱

年青時,我跟不少人一樣有一個錯覺,以為城市比鄉村安全,因為到處都是堅固的三合土建築物,在它們的庇蔭下,我們不用害怕颱風暴雨,事實上隨着香港城市的現代化,一百年來,颱風襲港期間的死亡人數持續下降,19061937場颱風各死萬人以上,到我的少年時期,著名的颱風如1962年溫黛及1971年露絲等,死亡人數跌至一百多人之譜,來到現在,死亡人數基本上是零,香港社會基本上認為一個也嫌多,從這個角度看,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確是穩固安全,風雨不驚。

可惜以上只是迷信三合土的氣象人的狹隘視點,城市遠遠超過一堆三合土,而是人群生活的地方,我們需要宜居的氣候,需要呼吸空氣和飲食,也需要排污水、丟垃圾,日常生活還需要電力、燃料、各種物資、街市、商店、食肆、路橋、交通工具、郵差、電話、報紙、互聯網、保安、警察、消防救援、醫療、學校、娛樂、銀行等等,無時無刻都有數不盡的系統在運行,無數人在不同崗位工作,互相配合和支援,協同營造讓所有居民能夠生存的環境,讓大家過着有尊嚴和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習以為常,以為運作暢順是理所當然的,少有置疑支撐城市運行的複雜系統是否永恒可靠,永無故障。

可惜在現實裏,這些系統是會出事的。八月天鴿襲澳門,海水淹浸城市,斷電斷水,高GDP值和宏偉的大樓群落未能阻止風雨災禍,同是八月颶風哈維肆虐美國,德州首府侯斯頓大水淹沒,全城癱瘓,還誘發化工廠爆炸的次生災害,超級電腦和高科技等在自然面前一籌莫展,更有甚者,城市癱瘓愈來愈不像偶發事件,2012年颶風桑廸在美國紐約造成大規模水淹,距今只不過五年,再之前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襲擊紐奧良城,間距也只是六年。桑廸令曼克頓全面癱瘓,交通斷絕,大規模停電,一級大都會的核心區原來不堪一擊,至於卡特里娜,大雨加風暴潮也令紐奧良城大面積水淹,至今元氣仍未完全恢復。現代人整天誇口高新科技,原來最高的科技在天上,灑幾滴雨,起多少浪,人間的大都會就變成廢墟,是時候我們檢視自己城市的脆弱本質,及早為未來的災難做好準備。

讓我們從香港的幾件「小事」談起,八月底某日北大嶼山幹線、屯門公路、汀九大橋等忽然大範圍塞車,原來平時的交通流暢是「亞臨界狀態」,幾個毫不起眼的收費亭便足以打亂大局,同是八月,歐洲入口的雞蛋驗出殺蟲劑後趕急下架,反映香港食物靠輸入的脆弱本質,外來的供應原來是不穩定的,來到九月,香港出現廢紙事件,我們猛然發覺長者們短暫時間不到街頭執拾紙皮,原來紙箱紙盒可以堆積如山。見微知著,這些事件提醒我們:人口稠密的國際大都會如香港,原來每天都倚賴無數「亞臨界狀態」的系統支撐,部份系統為香港到海外張羅食水、食物、能量和生活物資,部份系統在內部運作,把這些東西在境內處理、輸送、使用,另外部份在下游處理廢物,就像動物進食、消化、血液循環和排泄一樣,不論身體哪個器官稍為偏離正常,動物就有死亡的可能。

眼見世界各大城市先後出現災難事故,我經常在想,甚麼事情會給香港「不堪」的「一擊」?

閃過腦海第一個意念是跨過深圳河的專用大水管忽然不能供應東江水到香港,以致香港無水可飲。多數人會說絕對不可能,不過其實存在多種可能,例如:導彈襲擊(註1)、飛機失事撞毀、萬年一遇(但隨時會任何一年發生)的地震、恐怖分子破壞等,其他可能包括:東江取水口附近有嚴重污染事故,某核電廠泄漏的輻射塵降落東江流域,又或者某些原因長時間停電,深圳河兩岸的大水泵停止運作,另外一個可能情景是:連續幾年乾旱,東江流域居民強烈提出優先供水給他們的要求,大家須知今非昔比,再不能要求處處以香港為先,中央政府有可能被迫截停或大幅減少供水給香港,事實上現在香港從東江分得的配水量只佔總數約10%,低於惠州、東莞、河源、深圳和廣州的個別配額(註2),假如深圳和廣州告急,10%甚有危機!

東江水來港決非必然,但香港人有缺水的危機意識嗎?恐怕一點都沒有!船灣淡水湖的容量等於香港一百日的用水量,竟然有人提出填掉的瘋狂建議,危機意識缺乏可見一斑,更恐怖的是政府稱對建議持「開放態度」,事關港人生死存亡,政府怎能「開放」?

談到停電,有可能嗎?香港只要停電數十秒已經成為頭版新聞,因為我們以為分分秒秒有電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只要看看美國就知道,風雨侵襲之後,需時多天以至一周以上才恢復供電是很平常的事,這種局面遲早在港出現,到時我們沒電能夠生活嗎?我想大概不能。

怎麼可能停電?很容易!年紀稍長的人遇過1970年代阿拉伯石油危機,可以想像燃料不是隨傳隨到的東西。只要世界某處發生戰亂,輸送發電用燃煤或天然氣的路線可能中斷,無煤無氣也就無電。近年非洲水域巨型運煤貨輪被騎劫案例是徵兆之一,此外香港發電集中在踏石角和南丫兩點,是導彈和恐怖分子襲擊的熱門目標,在氣候變化的大格局裏,兩間發電廠會否成為超強颱風或暴雨的次生災難也是必須思考的問題。災難的特性是:守方只要有萬一的疏漏,災難就會從夾縫鑽進來,福島核電廠是最好例子,政府和廠方信誓旦旦「絕對安全」,但是百密一疏,海嘯摧枯拉朽,核電廠不堪一擊,泄漏的輻射為禍周邊城鎮。我們有詳細想像過香港的電廠所有可能的災難途徑嗎?

食物方面,香港94%的新鮮豬肉、100%的新鮮牛肉、92%的蔬菜及66%的雞蛋來自內地(註3),進口的豬和牛基本上集中在上水屠房即日屠宰,只要發生任何事故以致上水屠房不能運作,當日的豬牛肉供應就會立即中斷,又或者惡劣天氣癱瘓內地的陸路或水路運輸,香港的食物供應會即時緊張起來。是不是杞人憂天?或者是,又或者不是。運輸癱瘓不一定源於天氣,舉例說,2000年英國貨車司機一場罷駛運動,令貨運不能正常進行,汽車用油去不到油站,超級市場出現恐慌性搶購,全國震動(註4),原來貨車是否如常行走可以轉眼間化為所有人的生活困難。誰能保證香港境內的貨運永遠不會有工潮或罷工?我們有否適當地尊重物流運輸從業員?有否正視過他們多勞低薪的情況?

雖然香港人食米漸少,但稻米始終是香港人的主食,以前有嚴格規定指定入口商儲存食米應付不時之需,但是2003年起儲存量降至支撐香港15天(註5),有甚麼風吹草動,香港人就要好自為之,祈求15日後有麪或其他東西頂替,此外越南是主要的食米來源地,萬一颱風或乾旱嚴重影響收成,為了養活自己人,越南政府不一定供應香港。大家必須知道,講到食物,事涉生死,錢不是萬能,中國歷代都有饑荒時期富人擁抱金銀珠寶餓死的故事,香港人千萬不可迷信錢能夠保證香港食物供應無憂。


大都會如香港倚頼的系統複雜無比,以及互為牽引交纏,一處偏差,隨時處處擾動和攘成癱瘓狀態,以上列舉種種只是信手拈來的幾個角度,給大家一些思考的材料。氣候變化令極端天氣變得頻密,政治氣候變化影響食水、食物、燃料等的供應,社會財富分布不勻造成不穩定,都有可能為城市帶來「不堪」的「一擊」,鼓勵大家居安思危,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香港多做防禦工作。

1     「台灣官員稱:雄風二E可攻港 效果大於炸廣州」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71228日      http://bit.ly/2xcn3xD
2     「惠州東莞分得最多東江水」  《東莞科普網》  2008318  http://www.dgkp.gov.cn/showart_423.htm

排名    地区    总分配水量
1       惠州    25.33
2       东莞    20.95
3       河源    17.63
4       深圳    16.63
5       广州    13.62
6       香港    11
7       韶关    1.22
东江流域正常来水年水量分配表(单位:亿立方米)

3 「本港食物供應的常見問題」  食物及衛生局  http://bit.ly/2ydEjSt
4     “Countdown to crisis: Eight days that shook Britain”  BBC News, 14 September 2000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924574.stm
5     香港政府只保證儲米量夠港人吃15天,何不復興本土農業自產稻米?  《關鍵評論網》  2015109日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4994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超越視聽的曾芷君同學


傳媒報道中文大學曾芷君同學以優異成績於翻譯系畢業,而且獲得獎學金到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進修碩士課程(註1)。

認識芷君,因為她曾經修讀我在中大教授的通識課程「氣候.能量.生命」,學校事前把她的情況告訴我,所以我了解她失明、弱聽和手指觸感差,不能像一般失明人用手指讀凸字,只能用口唇代替手指,當時我有些擔心,這門課帶有理科內涵,文科學生通常都說學習有難度,更何況芷君接收講課時的聲音和畫像俱有障礙,究竟她能否吃得消?

曾芷君以唇代手讀凸字材料,少半分毅力和堅持都不可能完成學業
(梘片鳴謝:蘋困日報)
芷君第一次來上課,由學校同事陪同,下課後我負責送她到預約位置等車,整個過程中,她很安靜,雖然行走時略需旁人幫忙,但是我感覺到在她瘦弱的身體中蘊藏一股堅毅的精神,支撐着她的生命。

學校很支持芷君的學習,把我的材料轉化為芷君能「讀」的凸字版,讓她可以安心上課,開課不久,我就知道芷君以意志、專注、勤力、深思和審問,克服了肉身的障礙,一步一步地掌握課堂的內容,晚上她會打電話跟我討論課堂內較難理解的部份,她問得仔細,反映她在心中的安靜世界裏,能夠把問題想得很清楚。

由於我的課程多處以地圖表達概念,對失明的芷君很不利,也因此她會在電話裏問得非常細緻,某些晚上,我們倆各執話筒,如高手比劍,手中無劍而心中有劍,我們則面前沒有地圖而心中有地圖,用文字談論地圖的上下左右、東經北緯,這邊氣流下沈那邊氣流上升,這裏吹東風那裏吹西風,如果當時有人偷聽,肯定搞到一頭霧水,如入五里霧中,但是回想當時,就像黑夜中以談話方式下棋,旁人看不見,我們卻溝通得津津有味,這樣的教學,對我是一個考驗,也令我以新的角度重新觀看自己以為早以熟稔的課題,更令人開心的是電話另一端的芷君,展現當今年青人罕有的澄明心境,以虛靈明覺的境界跨越眼耳障礙,進入無涯知識世界。

最令我驚奇的一次電話問答,與太陽光照射地球和地球向太空射出紅外線有關。我在課堂上說,太陽光來自6,000°C高溫的太陽表面,因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後,能量輾轉流過食物鏈,最後化為死物,塵歸塵,土歸士,泥士會因為本身的溫度(全球平均約15°C)發出紅外線射入太空,一入一出基本上打和,能量沒有增減,但是「能量的質素」則下降了,由於牽涉到較深層的「量子物理學」,課堂上只要求同學感應「能量的質素」,沒有進一步解釋。

但是芷君鍥而不捨地追問:究竟「能量的質素」是甚麼?我嘗試了一、兩個方法解說後,芷君想了一回,問我可否理解為6,000°C的能量「大粒」、15°C的能量「細粒」,我簡直嚇一跳,她的直觀估計剛好就是正確的答案!根據量子物理學,能量的流動不是水流一般的連續體,而是由無數「能量粒子」組成的流動,高溫物體(如6,000°C溫度的太陽表面)射出的光線,每粒粒子所含能量較多,低溫物體(如15°C溫度的地球表面)射出的光線的粒子所含能量則較少。我談「能量的質素」,只是一種方便說法,希望文科同學不懂量子物理也能有某種感覺,不過芷君透過深思和審問,雖然讀文科卻自己找到了正確的科學答案。

一般人的身軀以食物能量維持,芷君同學面對多重身體障礙,以堅毅精神撐起生命,令人感動,她又以安靜的心觀察和認識世界,看到他人眼中不見的事物,提示我們不要讓生命亡於聲色之中。

超越視聽的芷君遠行在即,祝願她在彼邦學習愉快,生活安好!



1     「唇讀女生曾芷君赴英留學」  《香港01  2017918  http://bit.ly/2y3luFU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又一隻帶來污染尤其是臭氧的秋老虎


立秋之後再來的高溫天氣稱為「秋老虎」,昨天(9月12日)是一個例子,往往與台灣一帶出現熱帶氣旋有關,這次則有颱風泰利在台灣以東。

在這樣的日子,香港吹偏北微風,日間曝曬厲害的話,東部及南部地區下午會出現偏東海風。

昨天上午至中午右右,來自內陸的污染物如二氧化氮隨西北風從珠江口水域進人屯門及東涌一帶,加上太陽曝曬,下午會產生臭氧,再隨風移至九龍半島及香港島時,碰上海風就無法再往前走,附圖顯示下午一時的風向風速,以及當日各站錄得的最高臭氧讀數(大多數在下午三時)。

下午1時風向風速及當日最高臭氧值
(底圖鳴謝:香港天文台  臭氧數據鳴謝:環境保護署)
環保署的臭氧空氣質素指標是八小時平均值不超過160微克/立方米,屯門和東涌的日最高數值超過300微克/立方米,令人咋舌,中西區也超過300微克/立方米,大概不少人意想不到,不過看地圖後很容易明白,屯門和東涌一帶的高污染被山脈阻擋,在汲水門附近穿過山脈屏障後,流向維多利亞港,一則遇上港島山脈阻檔,二則遇上海風攔截,於是聚集在港島西部,這樣的情況以前出現過(註1)。

今次的氣象情況跟2016年9月27日稍有不同,背景風較微弱,偏東海風較明顯,阻擋污染物南下,以致在香港境內的堆積更顯,今次的臭氧讀數比上次高就是這個原因。

臭氧是跨境氣流的造成的,願望港粵兩地能在環保方面增加合作,把區域性二氧化氮的排放盡快壓低,讓呼吸道對臭氧敏感的病人免受長期煎熬,


註1  《草雲居》  2016年9月27日  污煙瘴氣的超強秋老虎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讓我們好好討論土地供應問題


829政府宣佈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任務是「建基於政府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策略 推動公眾就不同選項 進行討論」,專責小組的最終目標是「建立社會共識 就優化整體土地供應策略及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次提出建議」(註1),關鍵詞是「公眾」、「討論」、「社會共識」和「優次」,小組工作的主體是組織公眾討論(注意:不是面紅耳熱的辯論),成果則是社會對各種增加土地供應方法的先後次序的共識。

專責小組的責任不在由內部討論定出優次,而在找出社會的共識,因此本身理應沒有前設立場,但是成員名單裏,傳統「專業界別」和「金融/經濟界」加起來,人數超過小組非官方成員一半,前者的工作性質與地產界有一定關係,後者則人多次高調鼓吹大規模填海和向郊野公園(包含船灣淡水湖)要地,反觀多年來發表反對意見的人士(不只是我)則在名單之外,令人憂慮小組的工作受地產思維影響,立場早有傾向而無法持平客觀(註2)。

大概針對這種憂慮,小組主席黃遠輝強調:任何一個小組成員的意見都不可凌駕於公眾討論之上」(註3),非常欣賞主席的確鑿說法,我們必須相信他的誠意,給他機會運用他的氣場蓋過個別小組成員自身的鮮明立場,帶領小組走上正軌,促成全體合作做好公眾參與和廣泛討論,讓市民掌握好相關土地資料和數據,以及據此判斷滿足未來土地需求辦法的先後次序

可惜小組成員並沒有與主席同步,830個別人士已經在傳媒公開宣示鮮明立場(註4),鼓吹大規模填海和向「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要地,令人十分擔心這批人士是否願意接受主席的規範。

怎樣才能真正地好好討論土地供應問題?我想最重要的幾點是:廣泛徵求民間的提議,廣邀跨學科專家學者給予意見,給民間充分機會討論,組織諮詢場合和進行嚴謹的民意調查,然後才綜合專家論點和民間的意向,形成反映當代香港人的「共識」。

首先小組應該向大眾公開徵求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我們不應因為過去幾年某些人重複的炒作而形成錯覺,以為填海、填淡水湖和佔用郊野公園土地是僅有的選項,事實上,民間早有其他提議,只是不知何故不能進入政府視線,小組應該趁今次機會,好好地檢視這些方法,以及提供渠道讓民間的集體智慧,幫助政府找尋土地的新來源。

發展局局長說過,不論怎樣天馬行空的提議都會研究(註5),這是很好的指導思想,這裏抛磚引玉,列出幾個與填平淡水湖同級但更合理的建議,不用填海而有地興建公屋,希望小組及局長不要厚此薄彼而忽視:把預留給廸士尼樂園擴充的大幅填海地改作公屋用途,把滘西洲高爾夫球場改作公屋用途,在廣闊的公路網上建設平台及在其上興建公屋屋邨等。
 
預留給廸士尼擴充的填海地約等於大埔加太和的一半大小

滘西洲高爾夫球場的面積跟天水圍差不多,甚或更大

油麻地海旁的高架路網佔地比南昌邨還大

其次是從跨學科的學術研討中,訂定評估不同土地供應選項優次的方案,重要的一步是確立必須考慮的參數,如:社會效益、生活質素、康樂效益、文化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服務、氣候變化全球責任、永續發展內涵等,並依此綜合判斷各個選項的優次,這樣才可以避免個別特別活躍的成員操縱小組的討論,導致有傾向性的結論,以及惹來民間的負面反彈。這件事十分複雜,但非做不可,眾多學科的看法必須加以融合,經過反覆推敲才可以把參數定下來。小組千萬不可匆匆忙忙,草草內部討論就自行定下各個選項的先後次序。

現行城市規劃委員會,行事透明度很高,方便公眾對任何規劃申請作出公開評論,又讓所有市民通過互聯網閱讀這些評論,以及進一步回應這些評論,因此城規會在審批規劃申請時,享有來自民間的多角度觀點,因此能夠作出平衡的決定,專責小組的行事方式應該仿傚城規會,在高透明度的情況下,吸納民間智慧,逐步形成傳統造地方式以外的選項,切忌以傾側的思維閉門造車。

選項形成後,一般的諮詢場合當然不可免,認真地進行一次嚴謹的大型民意調查也是必要的,用以建立權威基礎,蓋過為數不少的偏頗和取樣不足的各種「民意調查」,來到這個地步,專責小組才有充分理論和資料,作出符合香港公眾利益和期望建議,為創新的造地方法定出優次。

專責小組的現有人選,難免令人憂慮有鮮明預設立場的人會不恰當地影響小組的運作,以及引導其作出偏頗的決定,因此誠懇建議小組主席,必須嚴格要求全體成員明白他們的責任,在組織公眾討論,不在推動他們自身的立場,而且成果是社會對各種增加土地供應方法的先後次序的共識,不是小組自己內部討論的「共識」。

願望小組不負眾望,通過廣泛的民眾參與,尋得對香港有真正長遠利益的共識。


1     香港政府新聞稿  2017年8月29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任命」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08/29/P2017082900281.htm
2      《草雲居》  2017年8月29  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觀察」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7/08/blog-post_29.html
3      《東網》  2017年8月30  「黃遠輝指覓地小組意見不能凌駕公眾討論」  http://bit.ly/2eL8OYF
4      《香港經濟日報》20178 30  「黃元山:土地專組宜就土地需求作估算」  http://bit.ly/2vOGk6e
5      《經濟日報》  2017年8月21  「發展局長:專責小組會討論填平淡水湖建屋」  http://bit.ly/2tPQraH

 


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入侵郊野公園集團改變策略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說不讓一兩個有強烈傾向的成員凌駕民意,不過個別成員及他們的相關機構,卻沒有放軟手腳,反而很有組織地不斷高調推銷填海與使用郊野公園土地,前幾天四個「智庫」更罕有地聯手搞了相關研討會。

意外地發現智庫採納了我一貫的看法,指出在郊野公園興建公屋會成為「孤島」和潛在可能成為「悲情城市」,又指出老人院不宜建在郊野公園之內(註1),連智庫都有此看法,政府理應停止相關「研究」,如果還要繼續下去,那就明顯是為了無須擔憂就業和交通的階級興建低密度豪宅。

不過智庫並沒有放下入侵郊野公園的企圖,只是改變策略,建議把農田的「功能」搬入郊野公園,騰出的農地改為建屋用途。智庫確是智庫,連「功能」轉移都想得出,令擁有荒廢農地的地產商可以建屋發達,但是郊野公園卻要縮少自然空間,減少向平民百姓提供的康樂功能,基層市民僅有的免費娛樂受到壓榨,借用會計的術語,擁有農地的發展商的收入,以市民的損失抵銷,世界的總體損失給外化了(externalized),對地產商來說十分化算,過去幾十年香港以至全球環境惡化基本上就是源自這個「外化」externality概念,到了今天,不少人已經醒覺了,不可以讓它再肆虐,遺禍香港。



至於在郊野公園搞農耕是另一個話題,此處不談。

曾受地產商或其代理人等迷惑的市民,是醒來的時候了,開發郊野公園不是為了幫你住上公屋,只是為了地產商可以在囤積的農地上興建超貴樓房。


1    《地產資訊網》2017831  「四智庫『打破框框』 思尋覓地之路 復耕在郊野公園 農地可建屋發展  「持續智庫指出,郊野公園遠離已發展地區、交通甚不便、沒有所需的生活設施,若在這些地方興建公營房屋,當局必須投放大量資源,提供交通配套和多元化的社區設施,包括街市、學校、醫院、警署、社區中心等等,否則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興建公營房屋和長者院舍,最終只成為另一個「孤島」,區內居民長途跋涉跨區工作,或使用他區的社區設施,負擔高昂的交通費,當年天水圍「悲情城市」沒人希望再出現。http://bit.ly/2erXuQH

香港鄉郊基金有關土地供應致行政長官意見書(中文版)


香港鄉郊基金較早前已向行政長官遞交有關找尋土地供應的意見書(英文版),見:本頁8月22日貼文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7/08/blog-post_22.html

以下是中譯本,希望讓大家較容易閱讀和理解。

          +                    +                    +                    +                    +                    +


香港鄉郊基金
有關找尋土地供廉租公營房屋及非牟利老人院的政策目標
施政報告意見書

摘要
香港鄉郊基金基金施政報告有關找尋合適土地供廉租公營房屋及非牟利老人院等用途的政策目標。基金認為在達致此目標的過程中,政府必須遵循現有政策、最優做法及以原則為本的施政方式。選擇土地的過程應該基於一個土地等級制度,郊野公園及根據郊野公園條例指定的特殊地區應為最後和逼於無奈的選擇

總序
1)      合理及既定程序:覓地興建房屋時,政府應該以整全的角度考慮社會各種不同需要,運用規劃署的既定程序及專業人員,鼓勵非政府組織的參與2016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下稱《計劃》)範疇4,並使用政府多管齊下的方法尋找土地資源(2017施政報告第117121段落)。

原則
2)      程序必須透明、專業、開放諮詢、有法律依據及公平借用半官方的地產代理香港房屋協會在某一指定地上發展房屋項目,繞過既定程序偏離以原則為本的施政方式,是原則性錯誤。由於該機構本身有物業發展的利益和目標,可能傾向開發土地,公眾可能視之為利益集團勾結掠奪土地的過程。
3)      政府已承諾保護及優化保護地區的管理(計劃行動1)郊野公園是受保護地區。有邏輯的標準規劃原則以及現存的政策都要求只有當其他可能性經評估後被完全排除,才可以考慮利用受保護地區進行房屋發展。政府及任何發展者如欲使用郊野公園及受保護地區的土地,都需要證明存壓倒性的公眾需要。
4)      首先檢視其他更佳的土地選擇或其他提供廉租公營房屋及非牟利老人院的方案才是合理和以原則為本的施政方式。應先考慮使用較低公共價值的土地,最後才考慮使用任何受保護的郊野公園土地以興建房屋。從客觀角度來說,只考慮使用郊野公園土地是最差的選擇,這不是良好的規劃,也並非以原則為本的施政方式。
5)      適當的規劃應該遵循現行的規劃保育及土地使用的相關政府政策,其中包括:
        a)  香港自然保育政策、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後者落實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他國際標準及原則的文件,亦於中國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作出貢獻;2016《計劃》4.2)。
        b)  可持續發展政策,此處指參考國際最優做法,可持續地使用自然資源以及
        c)  規劃署制定的原則和標準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城市規劃條例。

實際操作
6)      適合興建公共房屋的土地應該接近公眾運輸(例如:港鐵),能處理大量污水及垃圾的設施,以及其他支撐都市生活的基礎設施。郊野公園通常位於多山地帶,在這些地區進行土地平整及穩固會增加地盤大小,提高發展、時間成本,以增加對環境的衝擊。開通前往偏僻地段的道路,本身破壞環境也往往引來更多破壞行為。出現這些情況時,有關部門便需要運用更多資源以有效執行相關法規。最終,這會增加不適當地區開發的成本。使用郊野公園土地非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案。
7)      長者居所應該鄰近醫療設施、醫院、社會服務,並且有方便緊急車輛的通道。這些都是郊野公園土地所缺乏的。不當地選擇在郊野公園土地興建非牟利老人院,會加劇弱勢社群的孤立和風險。

程序
8)      應該透過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確保過程專業、透明、獨立評估不偏不倚,並以公眾利益為先。評估必須包含項目的影響及累計影響,並考慮除了發展商傾向以外的其他發展選項,以避免及減低影響。評估也必須考慮其他替代方案(例如棕土),以避免影響。環境諮詢委員會必須介入,以客觀標準評估發展計劃。執行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是香港對國家的責任,而環境諮詢委員會及漁農自然護理署在其中擔當重要的角色。
9)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必須審評估並嚴格履行其職責,依照郊野公園條例的目標保護郊野公園。委員會應該評估個別發展項目對郊野公園及周邊地方造成的影響,並要求透過擴展郊公園以補償受損的土地面積、生態及康樂功能。
10)  所有評估都必須通過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會應遵循規劃原則及政策,並參考事實及專家證據。委員會的決策應該中立、不偏不倚。

開發土地的等級制度
11)  政府在開發新土地有數個其他的選,包括(不限於)
             a)     檢視香港現時全港房屋的使用情況
             b)     檢視現有政府土地儲備及填海土地的計劃用途。將原定計劃用途與興建廉租公營房屋及非牟利老人院的目標相比較明顯地出售予發展商以興建豪華住宅的土地不能帶來廉租公營房屋;在填海所得的土地上,迪士尼樂園的擴張亦不應較廉租房屋得到更優先的考慮。
             c)     工業區及工業樓宇重訂用途。不少例子顯示舊工廠大廈可以改變用途以滿足城市轉變的各種需要。另一方面,一組工廈可以透過整全的規劃進行重建,以滿足人口老化社會的獨特需要,例如退休住宅、醫院、日間護理中心和康樂設施。
12)   在香港找尋土地興建廉租公營房屋及非牟利老人院,優先次序應該基於土地等級制度,郊野公園及根據郊野公園條例指定的特殊地區應為最後和逼於無奈的選擇。以下段落列出相關的土地等級,排在前面的等級應優先考慮:
             a)     新發展地區、新市鎮擴展項目、綜合發展區2017年施政報告第117121段落指出應優先發展棕土密集的地區而洪水橋、元朗南及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包含了380公頃棕土。我們支持這個策略方向。
             b)     棕地。據某民間團體報告,目前香港有超過1,000公頃棕地。規劃署應公開2017年棕土調查報告,並促進優先使用棕土興建廉租公營房屋及非牟利老人院。雖然沒有官方定義,不過視乎破壞程度/業權,棕地可分為以下幾類(部分類別可能重疊):
(1)       位於城市邊緣的類近工業土地露天倉庫,以及其他未經許可的用途。這些土地大部分已經嚴重破壞,而且屬私人土地。
(2)       政府及私人土地,例如空置校,潛在可以建築平台的基建項目、設施、道路、鐵路及路邊空地。 
(3)       已破壞或閒置的政府土地,例如施工地盤、舊校、臨時停車場等。 
          c)                只有在以上各個等級都已被充分考慮及排除後,依次考慮以下等級:
(1)        已受破壞、低生態價值、極低可能恢復生產的農地。目前大概有850公頃這類土地,部分位於道路或鐵路附近,及/或位處現有城鎮周邊,有潛力以較低成本及較少時間進行房屋開發。
(2)       沒有受到法律保護的鄉郊地區,大部分為政府土地,而且佔香港面積高比例。
(3)       在耕或優質農地。
(4)       各種受到保育規劃保護的土地,包括綠化帶、自然保育地區、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2004年新自然保育政策指定的優先保育地點、郊野公園不包括土、水塘及集水區、郊野公園及特殊地區。
13)  考慮使用康樂、生態或具歷史文化保育價值的土地進行房屋發展時,應遵循嚴謹的程序以評估影響及相對應的補償措施。顧及到公眾日益增長的關注,以及在具有高康樂生態歷史文化保育價值地段阻止或延緩發展項目的可能性,所有的評估都應跟從全球最優做法及原則,包括:   
             a)     Ratcliffe Criteria, 1977訂立,原用於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部分適用於境影響評估條例》技術備忘錄2007年由Barretto Kendrick改良應用於香港。(摘要備註見下)
             b)     境影響評估條例》技術備忘錄》準則附錄8評估生態影響的準則及附錄16生態評估的指引,要求避免、減低以及補償影響。
             c)     經法庭案例確認適用於香港的原則,包括(不限於)整全保育」,即整體保護天然流域或地景,並進行累積影響評估。這些指標有助取代施政報報告第117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籠統描述。
            d)     進行補償,使郊野公園或生態功能不會出現淨損失。對任何發展項目 - 尤其是位於郊野公園周邊及其他有生態保育價值的地區 - 引致的個別損失,應該採取即時及相對應的償,加強及恢復。政府施政報告第117段亦提及對郊野公園周邊地區的損失進行補償。即使有生態保育及康樂價值的損失發生於郊野公園周邊,亦應進行補償,因為緩區(尤其是綠化帶)的損失長遠可能導致重大的生態破壞。
             e)     郊野公園是供香港廣大市民享用的公共資源,這是反對侵蝕的首要原因。郊野公園提高生活質素,為工作的香港市民提供必要的康樂功能,包括放鬆、登山、野餐、運動享受自然景觀和新鮮空氣、自然攝影、觀樹、觀鳥及觀察野生動物(參考2016計劃)。每年最少有1,140萬人次享受到這些益處和價值漁農自然護理署2014年對郊公園的統計數據)外有無數晨運客也樂在其中。研究顯示長者越來越靠良好的環境以維持他們的生活質素。
              f)     郊野公園的其他生態服務價值:
                            i.                水資源(尤其是水區)
                          ii.                減低城市的熱島效應
                        iii.                保護健康及中藥來源
(參考2016計劃》第4 - 7頁,行動17 「認識必要的生態系統服務」)
14)   目前受到威脅的郊野公園佔香港鄉郊地區的一半面積香港曾經有80%土地是綠地或鄉郊地區,其中一半面積是受保護的郊野公園(香港總面積40%),其餘一半鄉郊地區則沒有得到保護。沒有受保護的鄉郊地區每天都因為零碎的發展及濫用而減少。綠地比例已由過往的80%減至現時的75-80%鄉郊地區的實際減少情況,無論規劃中或發生中,都應該進行評估並知會公眾。
15)   國家的層面來看,香港的受保護地區網絡(protected areas network, PAN)實際上中國南部發揮着國家公園的功能,對於中央政府發展環珠江口宜居灣區成為綠色及健康的生活環境有重要貢獻。在這些地區進行建築發展會減低香港受保護地區網絡對這個目標的貢獻。香港不應一方面希望獲取環珠江口宜居灣區」的好處,另一方面卻與其目標背道而馳。

總結

16)   香港鄉郊基金建議政府應遵循現有政策、最優做法及以原則為本的施政方式,並以公眾接受的透明、專業、有法律依據及公平的程序,覓地興建廉租公營房屋及非牟利老人院,以達到政策目標並同時達至自然資源 - 尤其是我們珍貴的郊 - 的可持續使用。
17)  在香港找尋土地以滿足該類目標時應該依循土地等級制度,而郊野公園及郊公園條例指定的特別地區應作為最後和逼於無奈的選擇。香港鄉郊基金建議香港日後選擇土地進行發展時,都應該採用這種方式,使可持續性及保育原則成為規劃及土地使用的主流(計劃》行動9的核心)以此而行的有效施政能遵循正確的原則為未來作出合理的選擇,有助珍惜及保護我們的郊。

香港郊野基金
201781

縮寫
BSAP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December 2016
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201612
CA          Conservation Area自然保育地帶
CP           Country Park and Special Area郊野公園及特殊地區
EIAO TM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rdinance Technical Memorandum
                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技術備忘錄
GB          Green Belt綠化帶
SSSI                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備註
Ratcliffe Criteria (1977)部分涉及對郊野公園的侵蝕,包括因為使用周邊地區發展房屋而失去緩沖區的功能綠色通道或生態功能,以及連繫的價值。區塊化的影響會加劇,地境會受到破壞。以下準則摘錄自Barretto and Kendrick 2007,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outh East Asian Lepidoptera Symposium 200693),所有準則已作出更新並適用於香港:
a.     面積
b.     多樣性,包括野生生物的數量及豐富程度,物種的組合,跨地區的比較。
c.     稀少程度,包括獨特性及地方性
d.    歷史,包括歷史年期及可重覆創造程度
e.     脆弱性,包括可重覆創造程度,培育及繁育地
f.      獨特性
g.     自然程度
h.     在生態單位中的位置,包括區塊及生態連繫(參考《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行動4 為野生生物維護生境連繫)
i.       內在吸引力,包括自然景觀的美感

j.       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