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巴黎協議 – 氣候新希望,還是新幻覺?


巴黎氣候峰會以通過《巴黎協議》文本(註1,2)結束,電視觀眾見到與會人士興高采烈,大概以為氣候變化問題已經解決了,從此「氣候變化」就交由政府和專家處理,平民百姓不用再管甚麼事,可以如常生活,「開心買一對鞋,不開心也買一對鞋」。

有人覺得今次各國很進取,因為以前的說法是把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少於2°C之內,新協議則加了一句「努力限制在 1.5°C之內」,似乎各國政府下了很大決心,為全球人類帶來了新希望,電視畫面所見,害怕沒頂的海洋島國更是喜形於色,以為可以安枕無憂。

可惜這些印象只是幻覺。

就算將來《巴黎協議》得到排放超過55%溫室氣體的全球55%以上國家簽署後正式生效,依然無力促成各國政府採取實際行動去減少排放溫室氣體,因為《協議》沒有列明全球國家各自必須達到的減排目標,一切純粹「自願」,減排多少稱為「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套用香港流行語,溫室氣體「自由排」。

人類的惰性將會帶來災難:沒有任何要求也就自然完全沒有約束力或推動力,最大可能是所有政府都繼續抱持觀望態度,等其他國家減排,自己絕不先行採取減排措施,因為根本無需面對違反《協議》的指責。氣候與人類的下場恐怕將會像大廈火災,所有住客都等他人先動手救火,結果大火失控而全部燒死為止!

《巴黎協議》的1.5°C提法,只是門面工夫,製造一個各國政府已經很努力的假象,抒緩民間要求對氣候變化採取實質行動的壓力,但是口術能騙人卻改變不了現實,現今的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初起時高出1°C了(註3)。
底圖來源:Climate Central
還有一點,根據多國科學家的計算,就算人類立即消失,停止燃燒化石燃料和排放溫室氣體,由於物理的慣性作用,地球氣溫仍然會繼續上升,在2050年之前升幅達半度左右(註4),1 + 0.5 = 1.5,即是說《協議》所講的「1.5°C」幾乎已成定局,「努力限制 1.5°C之內」是一句外表堂皇的空話,旨在製造令人覺得舒服的幻覺,但是科學上毫無意義。
底圖來源: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2013年第五次評估報告
 難怪最早在美國政府內指出全球暖化嚴重問題的退休科學家James Hansen,形容巴黎峰會為「騙局」 fraud,以及「沒有(實質的)行動,只有(空洞的)承諾」 no action, only promises(註5)。

大家必須留意當今世界的管治模式,國與國之間猜疑極多極重,在這個背景下,要各國都能接受,巴黎氣候峰會只可能造出一份無約束力和無具體減排要求的所謂「協議」,今次峰會散會時「有協議等如無協議」,可以說早已大局註定。

我們不能把責任全推到「政府」,自己也要出力自救。未來是全球民間發揮作用的時代,願望在互聯網把世界連成一片的新形勢下,全球人民能夠認識氣候變化的緊迫,以及共同建構解決氣候問題的新思維,從個人生活着手,萬眾一心,創造愛護自然的新世代,及時把危害人類生存的「失控危險氣候變化」拒諸門外。


官方中文文本見:    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2015/cop21/chi/l09c.pdf
3  Climate Central 轉述英國氣象局的觀察   http://www.cl imatecentral.org/gallery/graphics/a-major-milestone?utm_content=bufferf5275&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campaign=buffer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評估報告(2013
James Hansen, father of climate change awareness, calls Paris talks “a fraud”  http://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5/dec/12/james-hansen-climate-change-paris-talks-fraud



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氣候變化 – 破紀錄地破紀錄


暖化去到一個破紀錄的樣子本身也破紀綠的地步。

以前氣溫破紀錄總是以0.1度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今次香港十一月氣溫破紀錄則是大步向前,一次過0.7度!
11月平均氣溫比過去紀錄大步躍升 (來源:香港天文台)
這個世界已經不再是我們以前認識的世界,必須以新的想法、新的人生態度、新的價值觀念、新的社會運作模式去應對,繼續死守「搵錢至上」、「消費至上」、「卡數一次清」、「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基建撐經濟」等古老觀念,只會加速走向危險氣候變化,導向社會崩潰。


原始信息:香港天文台  http://www.hko.gov.hk/wxinfo/pastwx/mws2015/mws201511c_uc.htm?201512021801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最新數據確認二氧化碳水平跨越 400 ppm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署(NOAA)剛發表了截至11月21日,在夏威夷 Mauna Loa 觀象台錄得的二氧化碳濃度一星期平均讀數,是400.35 ppm (百萬份之一),上一星期是400.43 ppm,再上一星期是399.06 ppm。
(底圖來源:NOAA)
這是跨過 400 ppm 的歷史一刻,除非人類社會發生極巨大的突變,否則此後的讀數將難以跌到400 ppm 以下。

大家好好記住這一年吧!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後,到時再回過頭看,自會發覺原來大自然早已向我們發出警告信號,預示災難來臨,只是我們沉溺在享樂和消費之中,不能自拔。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Bye-bye 400 ppm – 回到二千萬年前


十月,夏威夷Mauna Loa觀象台(註1)的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是398.29 ppm,進入十一月後季節性回升,11814日的一星期平均讀數是 400.43 ppm.,超過了400 ppm 心理關口。
在這個歷史時刻,讓我們跟400 ppm 認真地說一聲:「Bye-bye」,此後也許再會無期。
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每年春天最高,此後北半球大片土地的樹木吸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長出樹葉,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因而下降,直到秋天達最低值,隨着落葉腐爛,二氧化碳又回到天空,濃度重新上升。
目前正是濃度上升的季節,明年夏季將會如常再下降,但是因為大氣層每年都多吸收了過去一年的人為二氧化碳排放,下一年的最低水平總會比前一年高,附圖借用移植過去12個月的曲線的辦法,推算未來12個月的濃度變化,明年秋季的濃度曲線底部,大有可能無法跌到400 ppm水平以下。

如果這個情況真的發生,則大氣層等如返回二千萬年前的高二氧化碳狀態,是人類踏足地球二百萬年來未見過的新世界,麻煩不只是天氣熱,還有多年冰封地下的古老病菌從重新回歸的更大問題。
(底圖來源:IPCC 2001)
京都條約之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不跌反升,目前各國仍然醉生夢死地追求經濟發展,因此難以奢望發達國家(包括香港地區)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積極性。
面對如斯局面,救地球人類的唯一希望恐怕是經濟收縮,到時人類減少消費,工業生產下降,用少了能量則燒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也減少,連帶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減少,那麼明年的濃度低點才有可能回到 400 ppm 以下。
經濟收縮,資本家當然不會高興,但是自然的長存和人類的延續,是我們的終極人生要求,不受歡迎也沒辦法。
400 ppm將一去不復返,我們必須深刻反省,醒覺人類再不能胡鬧下去,必須主動做一切可做的事去防禦即將來臨的災難性新氣候,以及同時抛棄浪費能量的生活方式,盡量緩減氣候變化的步伐。
巴黎氣候峰會開幕在即,各國政府能否達成對人類有益的協議尚是未知之數,我們必須明確告訴全球政府,他們必須立即出台共同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具體方案,1129下午三時香港將舉行一場與全球各地同步的氣候大遊行,鼓勵大家都來參加,了解詳請和報名請到:http://world.350.org/350-hong-kong/
Bye-bye, 400 ppm!
  
1950年代開始,Mauna Loa 觀象台已經有二氧化碳觀測數據,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二氧化碳濃度紀錄。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一幅圖看香港的土地問題


青山道黃金海岸一段以北,一個豪宅地盤的四周,很說明香港的土地問題。

豪宅 + 貴族學校 >> 大專院校
這個地盤位於屯門附近,北側緊貼大欖郊野公園,提供1,100個單位,如果建的是公屋,解決一千多戶約三千人的住屋問題,你說多好。

東側是哈羅國際學校,當年某人慷港人之慨以港幣1000元售出地皮,政府還發了二億多元貸款資助興建(註1),如果地皮上建的是公屋,大概500個單位是沒有問題的,你說多好。

不斷有人向政府施壓,要用郊野公園的地建屋,有些市民甚至給迷糊了以為會建公屋,以上的例子清楚展示,只要當今社會的權力、勢力和影響力分布沒有變化,從郊野公園割出來的土地的下場,只會是豪宅和跟貴族階層生活有關的東西,平民百姓是沒有份的。

大家還可以在附圖左下角看到一個地盤,是興建中的私立大專院校 - 珠海書院,跟毗鄰的豪宅與哈羅比較,面積是不是細小得有點可憐?反映了甚麼問題?大家自己參詳。

香港缺地興建公屋?看過附圖,我不能相信,其實關鍵只在地政總署的官員怎樣想,如果安置天下寒士是優先,他們早應把這兩片土地劃為公屋地盤,而且一定可以在香港各處找到類似或大或小的地皮,一步一步地擴大建設公屋的規模,可惜他們的優先考慮是地產而不是公屋。

最後順帶提出一點,豪宅北面有一項斜坡工程,幾乎伸入大欖郊野公園,一則反映郊野公園多山多斜坡的特點,二則顯示郊野公園外地盤的斜坡鞏固工程隨時會剷入郊野公園本身,後者是我反對出售大窩坪地皮時容許地產商以斜坡安全為名將工程搞到獅子山郊野公園內的原因(註2)。


東方日報201238報道 「貪曾眷顧哈羅醒到盡」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假攻郊野公園,實搶土地規劃話事權


搶奪土地規劃話事權的戰爭開始了。

團結香港基金119發表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報告後,多個傳媒找我,焦點放在使用郊野公園土地建屋的問題,感謝大家對郊野公園的關心,但是大家必須看通報告的本質,實際上是地產勢力向香港政府「逼宮」,搶奪香港現有熟地(例如工廈地皮)和大量囤積閒置土地(如新界鄉村地皮)的規劃話事權

首先,報告所講的「房屋」不只是指住房, 不少篇幅用在商用樓宇,尤其是甲級寫字樓,其次,報告羅列了多個增加建屋用土地的方法,包括:填海、改劃土地用途、郊野公園、棕地、粉嶺哥爾夫球會、丁屋等,但是記者會有意無意間凸出了郊野公園,是在放煙幕,以下給大家解讀情況。

報告中談填海十分例行公事,沒有新意。

改劃土地用途才是關鍵位

上屆政府期間,地產勢力透過推動「勾地」安排,從政府手上奪走了土地供應話事權,造成樓宇供應不足和樓價飇升,過程中地產勢力得到龐大金錢利益,市民生活質素則受損,現屆政府取消了勾地,推出主動的土地政策,瓦解了地產商對土地供應的控制。

「改劃土地用途」是地產勢力的新動作,報告硬指「官僚制度制肘」*(實質是政府從公眾利益出發有秩序地實行城市規劃和建設,不容地產勢力亂搞),企圖挾逼政府「拆牆鬆綁,加快審批」*真正目的是把手上原有熟地和囤積閒置土地的規劃權從政府手中奪走,好讓地產勢力可以輕易通過改劃土地用途的程序,快速建成貴價商廈及豪宅,盡快賺得金錢。

這樣的提議不會為香港增加可使用土地,卻會把住屋進一步商品化,放在受豪門大戶操控的地產市場,最終令樓價繼續貴,根本不會解決平民的住屋問題。

郊野公園雖然惹起傳媒注意,但是地產勢力最大興趣不在此,所以報告這部份談得很虛很模糊,看穿了只是裝裝樣子,聊備一格而已。把郊野公園凸出來談,作用在令大家分心,疏忽了「改劃土地用途」這場搶奪土地規劃話事權的頭等大事

棕地在報告中談得很簡約,指稱有這樣或那樣的「麻煩」,就下結論不能「一時三刻可見成效」* 而輕輕略過,原因很簡單,地產商沒有好處,所以也就沒有興趣研究。

粉嶺哥爾夫球會的談法更奇怪,竟然扯上足球世界盃外圍賽不能在大球場一事,莫名其妙大概是形容報告最客氣的說法。

報告中談丁權的字寥寥無幾,但是掀開一個大話題,從太空鳥瞰香港,新界平原有大量閒置土地,部份位於現有城鎮周邊,從規劃角度講,最適宜用來開發依託在現成基礎建設之上的新社區,成本低,成效高,居民有生計,何樂而不為?元朗市周邊、錦田市和錦上路站一帶、上水和粉嶺周邊(包含哥爾夫球場)等,都是上好的選擇,何以團結香港基金視而不見,多講兩句都無謂?
大家不要被煙幕矇蔽,必須認清對決的真相

整份報告重點在為地產勢力搶奪政府對熟地和囤積土地的規劃話事權,是回應政府重掌土地供應話事權之後的反擊。

大家千萬不要被表象誤導,把氣力浪費在罵政府意圖入侵郊野公園,大家必須認清地產勢力的真正進逼方向,敦促和支持政府抵抗地產勢力的壓逼,維護公眾利益,不容地產勢力主導香港土地規劃的話事權。


*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政策》報告原有字眼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打郊野公園主意的人們,你們太沒有水平了


又有地產代言人打郊野公園主意,再次提出「究竟係要山明水秀,定係房價貴絕全球?」偽命題。

我講到口水乾,郊野公園山長水遠,只有風景,沒有職位,只能建豪宅,不能建平民居住的房屋,割出郊野公園土地無助拉低房價,不在郊野公園建屋樓價就會「貴絕全球」的說法,牛頭不搭馬嘴!

連不少香港人看不起的中央政府,都早已在2001對城市綠化設定了長遠規劃(註1),定了「四成」為指標,香港的郊野公園面積佔地四成是人家的奮鬥目標,聲稱「四成」太多的人請你們反省

近年中央政府深刻認識到濫用郊野土地去建樓房是低效率用地的方法,201312月北京召開了一個非常高級別的會議(註2),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習近平主持,會議結論重點是把「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定為城市建設的總體要求,實質上向香港的「密集城區 廣闊郊野」城市模式學習。


會議結論強調:「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要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目的是讓居住在擠迫不堪的城市裡的人們,在離城不遠處可以閒蕩在山水之間,散去城市生活給人的鬱悶。

「看得見山、看得見水」的重要社會功能,中央政府看到了,香港的權貴呢?

內地中央政府最低限度在理念上,不只是盲目談經濟發展,已經轉移到關注生活質素,注意到人在生活中必須接觸自然影像。

向郊野公園要地,短視和吃老本,既不認識新時代的價值觀念,也剝削廣大市民的生活質素,結果是公眾共有資產變成少數人的享受和地產商的一次性盈利。

時代變了,連內地主政者都醒覺生活質素的重要性,以及明白郊野公園對城市的重大意義,何以偏偏香港某些才俊和權貴依然活在地產迷夢之中?

打郊野公園主意的人們,你們太沒有水平了。


1: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  [國發(200120] 

2: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北京,2013121213


附:
最近兩篇有關地產勢力進逼郊野公園的文章連結如下

20151021 「給大窩坪地皮未來業主的信」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1.html


20151018 「地產項目不得侵入郊野公園地政總署必須遵循公開宣示的政

策」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18.html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給大窩坪地皮未來業主的信


相信你有看過1018日我寫的文章(註1),你對大窩坪賣地條款額外提到的「指定範圍」得好奇嗎?面積20公頃,你沒法想像有多大,以下嘗試給出一個比喻。

首先,從出售土地的東北角去到指定範圍的東北邊緣,長度約半公里。
想像一下你在香港大球場草地跑一個大圈(400),再多跑其中一條長邊(100),加起來就是半公里的概念,你現在可以想像到是多遠嗎?普通人會跑到氣喘,是很長的距離啊。

說到這裏,大概你對20公頃多了一點感覺吧,總之就是不小。

再想像你是將來這裏的「甚麼居」一個單位的業主,你買樓要承包分攤上游半公里斜坡的維修費用,是否很驚嚇?不過你不用擔心,有關政府內部做過評估,認為斜坡穩固工程只在出售土地內進行應該足夠保障安全(註2),把指定範圍劃大到20公頃,只是做做樣子而己。

也許除了覺得毫無驚嚇,你反而會非常歡迎這個安排。賣地條款「要求」中標者在指定範圍內建設出入斜坡的「維修路徑」(Maintenance Access),方便將來維修斜坡時使用,你買樓後將成為中標者一份子,有權進出該範圍進行「維修工程」,例如清理沙泥或石頭,不過因為賣地條款寫明 「維修工程」包含但不限於“shall include but shall not be limited to)清理沙泥或石頭(註3),所以清理樹枝或樹葉也可以,總之你有一百個理由到山上走走,進入你不用付錢買的綠化地帶,以及遠至半公里外的獅子山郊野公園,享受林蔭涼風或自然景色,不只你自己可以去,連你的客人都可以去,因為這個斜坡的維修關他們的事(註4)。

當然地產商也會計數,這種「尊貴享受」一定會算到樓價之中。

未來的業主們明白了嗎?

副本送香港市民 你們明白嗎?




2  2015102地政總署信件

條款(31)(f)摘錄


條款(31)(b)摘錄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地產項目不得侵入郊野公園 – 地政總署必須遵循公開宣示的政策


今年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多番重申,本屆政府「不會搞」郊野公園。(註1地政總署最近招標出售大窩坪一片約2公頃地皮,卻劃出毗連的一片20公頃土地,其中12公頃位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中標者必須20公頃土地進行土力調查。(註2
 
大窩坪出售地皮(粉紅色)及「指定範圍」(綠色),詳見內文。

既然政府公開宣示了本屆政府「不會搞」郊野公園,何以推出土地拍賣時文件會把郊野公園的土地扯入該宗買賣之中?而且普通常識告訴我,做好「土力調查」一定要鑽探採樣,豈不是要破壞郊野公園?

還有一點,假如我是中標者,一定把樓宇建到盡量貼近地皮邊緣,製造內圍的空間去增值,修削斜坡一定在地皮外土地進行,在保障樓房安全和「人命大過天」的壓力下,肯定沒有官員包括郊野公園當局敢不批准。賣地條款這樣的寫法,等於提早決定了8 公頃綠化地帶和12公頃獅子山郊野公園土地成為地盤的伸延部份,成為中標者的利益來源。我不能理解發生甚麼事,所以去信地政總署署長查詢(註3)。

地政總署的回覆說,地圖中綠色的範圍稱為「指定範圍」,不屬於出售土地,中標者需在指定範圍內進行「山泥傾瀉風險研究」及建議「風險緩減及山坡穩固措施」,根據賣地條款中標者「可以進出指定範圍進行所需研究和落實已獲相關政府部門及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管理局總監(後者適用於郊野公園範圍)批准的措施及日後就該等措施進行所需的維修工程」。(註4

地政總署說這樣的條款並非罕見,相熟的專業界朋友也表示確是如此,作用在把斜坡的風險放在地產商身上,政府可以避免將來斜坡出事做成損害時負上責任。

作為前公務員,我能夠理解條款背後保障政府的動機,但是對於賣地條款的內容有以下看法:

1.      條款沒有尊重本屆政府已公開宣示的「不會搞郊野公園」政策,有違良好管治原則,令政府失信於民,遇上司法覆核恐怕會被判無效(雖然我認為講道理比打官司好)。

2.      地政總署說「指定範圍」不屬於出售土地,但是中標者擁有進出該範圍和提出進行斜坡工程的權利,甚至有合理期望可以在該範圍內進行以安全為前提的斜坡工程,不能說沒有出售任何郊野公園土地權益,因此確是已經在「搞郊野公園」。

3.      「指定範圍」面積是出售土地的十倍,是異常的和不可理解的。

4.      地政總署作為特區政府的代表,賣地前應該作出盡職審查 due diligence,確保出售的土地有合理的安全環境,讓中標者安心建屋,讓將來的業主安心居住,就算稍為保障政府權益,劃出一倍外圍面積作為「指定範圍」大概已是合理比例的極限,十倍是不可思議的。唯一可能的「解釋」是沒有做過盡職審查,心裏沒有底,為求自保,所以「有殺錯,冇放過」盡量提高倍數,但是這種「解釋」公眾不能接受。

5.      「指定範圍」伸延入獅子山郊野公園更是毫無必要的

6.      參看賣地圖則,出售的地皮是彎曲的長條形,寬度約為80,就算我們極寬鬆地在外圍以80為寬度劃一條外圍地帶充當「指定範圍」, 該範圍完全不牽涉郊野公園土地(見附圖)。80有多遠?以(偏高的)一層樓4計,等於20層樓,是很遠的距離,如果斜坡修到80距離都沒有安全保障,則這幅地皮根本不應出售!

7.      地政總署給我的回信說:「就斜坡風險,有關部門已做過初步評估,認為所需的風險緩減措施無須涉及大規模斜坡工程,而且應該可以盡量在批地範圍內進行。」政府信納這個說法的話,則以上擬定的80寬「指定範圍」理應遠超保障政府的需要,把獅子山郊野公園土地劃入「指定範圍」顯然沒有必要。

8.      地政總署作為香港政府的一部份,有責任為政府排難解紛,以及避免為政府增煩添亂,過去數年香港人愛護郊野公園的情懷人盡皆知,地政總署沒有理由在沒有需要的情況下,硬是要把郊野公園扯入土地買賣的條款中,無緣無故為政府增添爭端。

9.      擬定條款時沒有估計中標者的「賺盡」心態,即是以上「我」的用地策略,中標者一定會用好自己手上的土地和地積比,再想方設法處理「指定範圍」內的土地,為它興建的樓房增值,至於香港人民的總體損失則不是它管的了。前水警總部青葱翠綠的山頭變成廣場和商場是地產商創意無限的好示範,買一送十最終肯定是政府(也即是香港人民)蝕底

道理說到這裏,很明顯,大窩坪出售地皮沒有需要有十倍原地皮面積的「指定範圍」去保證斜坡安全,「指定範圍」也完全沒有需要劃到進入獅子山郊野公園,而劃入郊野公園這個舉措是違反香港政府公開宣示的政策的。

謹敦促地政總署緊急修訂賣地條款,刪走 「指定範圍」位於郊野公園內的土地,最好還應再縮小一點,減少對綠化地帶的影響。

香港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如是我願。

 

 

2015329東方日報:「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早在電台節目重申,本屆政府「不會搞」郊野公園

2015917東方日報報道:「大窩坪延坪道賣地的範圍約佔2公頃,但政府在賣地條件中同時要求發展商為另外約20公頃的土地進行土力調查,20公頃土地當中有12公頃為郊野公園範圍。」  http://www.on.cc/hk/bkn/cnt/news/20150917/bkn-20150917165222507-0917_00822_001.html

2015年9月18網誌《草雲居》「就大窩坪賣地向地政總署署長查詢」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18.html

 

地政總署102日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