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低碳生活入門之一:慳電



最近去長洲官立中學為同學講「低碳生活」,同學提了一條問題:做甚麼才能達到「低碳」的標準?

我的回覆是減少用電,如果說要有一個目標或者標準,我建議同學在家裏嘗試省電,達到平均每人每日用電兩度左右,我還告訴他,這個水平是經過實踐證明可行的,我和環境局黃錦星局長已經做到了。

上圖顯示我家今年四月收到的電費單(兩個月發一次)上的平均每日用電量圖,過去十二個月的平均數是3.14度,我家有兩個人,即是每人每日1.57度,2011年的平均數是2.33度,比較兩個時期,用電量還錄得一點減幅,原來祇要凡事多走一步,用電量低處還可以再低。

我家過去兩年多的每日平均用電量
每個時段的數字見每條柱的柱頂

 鼓勵大家今天就把家裏的電費單拿出來看看,計算你家每人每日的平均用電量,跟我比較一下,祗要你家的數字比我高,就有省電的餘地,也即是有減碳的空間,為了地球的未來和為人類的前途,大家都要出一分力啊!

現在回過頭來解釋,為甚麼減少用電是「低碳生活」的一個重要部份。首先要明白「低碳生活」的意思。

「低碳」是「低額外二氧化碳排放」的簡稱,「低碳生活」指要在生活的所有環節中,做到減低額外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目的是為了防止地球氣候因為二氧化碳不斷增加而變得太熱,使人類無法生存下去。

我必須強調「額外」這兩個字。

我們每次呼吸都看似為大氣層增加了二氧化碳,但是其實沒有為地球製造氣候暖化的問題,原因是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來自身體裏的養分被吸入的氧氣「燃燒」而成,而養份則來自食物,食物來自蔬果和肉類,肉又來自動物食草及其他植物後形成,說到底全部食物源自植物,而植物的生長,全靠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加上水,在太陽光底下經過樹葉的光合作用,化成碳水化合物,再轉化成植物的物質,所以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在大氣層、植物、動物和人類之間,不斷循環,周而復始,不增不滅,不會造成全球暖化。

傾向文科的朋友也許覺得上面說得很累贅,簡而言之,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天地之間自然循環的一部份,不影響氣候的天然運作。

全球氣候暖化的物理原因,是近兩世紀人類大量燃燒本來長埋在地下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統稱化石燃料),在自然循環之外,額外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因此溫室效應增強,促成全球表面氣溫上升。

城市人的生活,使用大量能量,主要用在建築物之內,另外一部份用在交通運輸之上(這個將來有機會再談)。建築物耗用的能源主是電力,而香港的電力來自燃燒化石燃料,因此我們要減碳,即是減少排放額外的二氧化碳,就要聚焦到用電的角度。

有人說要像我家一般省電,豈不是要回到石器時代!

讓我告訴大家,我的家像其他家庭一樣,有電燈、冷氣機、雪櫃、電熱水爐、電焗爐、電蒸爐、電水煲、廚房抽風機、洗衣機、乾衣機、熨斗、吸塵機、風扇、風筒、電腦、MODEM、檯燈、收音機、CD機、擴音機等,生活質素不比任何人差,與用電大戶的分別,祇在我家奉行「應用則用,不用則關」的簡單原則。

電掣的開與關,祇在一念之間。

家裏少用些電是我們任何人都可以主動做得到的,不用等甚麼政府政策。

希望大家從今天起,省電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