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英皇書院減班事件進展

過去幾星期報章上沒有甚麼有關新聞,但是教育局做了一些工作。

首先教育局對英皇書院眾多舊生的去信,採取了拖延回覆的策略,換取時間。我要求教育局解釋為甚麼直資學校不用減班的問題,至今未見回信教育局對直資中學的寛鬆和對官立中學的嚴酷,厚此薄彼的對比是強烈而不可理喻的

教育局把換來的時間,用來推動其他官中的學校管理委員會同意減班,據報章報導,十六間有五班中一的官中已經有十四間同意了減班,剩下英皇和位於西九龍以非華裔學生佔多數的嘉道理未有通過。

16的中西區區議會會議,將會討論官中減班的問題,焦點當然是位於中西區的英皇書院。最近幾天,教育局高層親自去電提出議題的區議員進行游說,主要論據始終是「大局為重」和「其他官校已經同意」等,避開英皇書院位於基層家庭眾多的西區這個特殊因素。

在這個議題上,讓我在以前網誌文章的基礎上增添一些討論內容。

有一些數據很能說明情況,英皇書院是位於港島唯一服務中西區、南區和離島區的官立中學,根據2006年中期人口調查,此三區總人口是66萬人(離島區有一間長洲官立中學)。同期東區和灣仔區的總人口是74萬人,但該兩區卻共有七間官立中學,即皇仁書院、鄧兆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金文泰中學、筲箕灣官立中學、筲箕灣東官立中學、何東中學和庇利羅士女子中學。對比之下,英皇書院對區內學童的承擔,顯然是數倍於東區和灣仔區的官立中學,因此一刀切要求英皇書院跟隨其他官中減班是罔顧各區個別情況的不合理措施,是對中西區的不公平。

中西區男生還要面對一個特殊的問題。除了歷史相對悠久的官中如英皇書院,「傳統名校」一般指所謂「補助中學」(通常歷史比較悠久,有別於大多數的「津貼中學」),在中西區有:

1. 聖保羅書院 (直資)

2. 聖保羅男女中學 (直資)

3. 聖若瑟書院 (有直屬小學)

4. 聖嘉勒女書院

5. 英華女學校

6.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顯而易見女生有多很多的選擇,基層家庭的男生不能進入直資學校的話則祇有兩個選擇:英皇書院和聖若瑟書院,但是後者有直屬小學,學位優先配給直屬小學的學生(中一有五班,小六有八班),外人入學難度極高,因此英皇書院是本區基層家庭男生進入「傳統名校」接受由歷史形成優良學風薰陶的唯一希望。強要把英皇書院的中一學額減少是對基層家庭同學尤其是男生的重大打擊,是把男女生升學機會的不平衡進一步放大,因此是絕不可以接受的。
最後一點,已知津貼中學並不是全部參與減班計劃, 舉例說,118星島日報報導,「一條龍」中學由於必須取錄全部「接龍」小學生,部份津貼中學由於「接龍」小六級班數多於或等於中一級班數,是不可能減少中一級班數的。既然津中也不是全部參與減班計劃,則教育局沒有理由苦苦相逼全部官中參與如今十六間官中已有十四家參加了,教育局已經對津貼中學群體有所交待,再糾纏要求英皇書院減班,實際上變成了意氣之爭,是浪費政府高級官員能量和沒有意義的事。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趙惠樂老師贈詩

曾在英皇書院任教的趙惠樂老師今年高齡八十,見到我就英皇書院減班所寫的文章,有感而發,贈詩一首。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一棵樹三個季節

最近幾天,在西鐵朗屏站附近的小公園和浸會大學山腳的入口,見到同一個奇景。

兩處都有一棵鳳凰木既有枯葉又有新出的嫩葉,還長有幾朵鮮紅的花。

紅花代表夏天,枯葉代表秋天,嫩葉代表春天,即是說夏天和秋天伸延入原本應該是冬天的時份,明年的春天提早了來臨,春天和秋天見了面,握了手,它們兩者之間的第三者冬天已經給擠出了正常的季節運行。

鳳凰木給氣候暖化搞亂了,一棵樹三個季節,獨是欠了冬天。

從植物的角度來看,今年的冬天消失了,其實類似的情況最少已經是第三年。

在富貴面前教育局噤若寒蟬?

1121我應教育局局長的公開要求,去信局長提出處理中學生數目減少的應對方案,並同時提出問題:為甚麼教育局不要求接受政府大筆款項資助的直資學校參與減班計劃?

二十日過去了,除了一封「收到來信」的例牌信件,至今教育局沒有給我實質回覆。其實我在126發了一封電郵給局長,查問甚麼時候可以收到回覆,結果連這封電郵也石沈大海!

政府嚴格要求前線人員十日內回覆市民來信,但是現在高層卻破了例,難道高低有別?

談到高低有別,讓我想起局長在立法會回答議員詢問時,說過直資學校的學生「非富則貴」,因此無人申請獎助學金。是不是同一原因,直資學校就不用參加減班計劃?是不是因為官校的學生不是「非富則貴」,便毫無選擇必須一刀切「被自願」參加所謂「自願減班計劃」?看來這裏也是高低有別,是以富貴與否來分高低啊。

我注意到教育局一方面拖延回覆我的信件,另一方面繼續造勢,聲稱有辦學團體支持減班,但是我細閱有關報導,發現最少兩個主要辦學團體清楚說明,減班與否採取「校本決定」的方案,在成立了法團校董會的學校,更是如此,總之不是「一刀切」。

教育局在全港推行校本管理的同時,卻忘記了應用在自己身上,不顧自己主辦的學校的個別具體情況,以長官意志強推「一刀切」措施,是自相矛盾的,是把自己的政策踩在自己的腳下。順便再提一次:減班的提議沒有在英皇書院學校管理委員會(相當於津校的法團校董會)12月1日的會議上通過。

回到直資學校的問題,敬請教育局盡快回覆,否則社會惟有作出結論:在富貴面前,教育局噤若寒蟬,在基層面前則官威十足。

謹向教育局進言,為官要勤政愛民,恩澤要廣被天下,基層家庭是社會的基石,一定要好好照顧,否則可能觸動社會不安,千萬不可忽視。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學校管理委員會沒有通過減班

昨天(2010年12月1日)英皇書院學校管理委員會召開了以「自願減班」為題的特別 (ad hoc) 會議。

根據校友代表報告,會議沒有正式議程,也沒有會議文件。與會人士進行了冗長討論,對於「減班」沒有進行投票表決,也沒有達成所謂「同意」的共識。

如果教育局向外公佈學校管理委員會達成同意減班的共識,將是違背事實和玩火的行為。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中西區區議會的關注

英皇書院位於中西區,據了解「中學自願減班計劃」已列入中西區區議會一月議程。

據聞教育局給津校的通知是可遲至二月才表態是否參加計劃,因此對於官立中學是否減班這個問題,應該留充分時間給社會討論,尤其是讓真正的持份者,即是小學家長(和小學校長等)有充分機會表達意見。如果教育局在這個時刻匆匆命令英皇書院學校管理委員會開會「通過」減班,將是對社會包括區議會的不敬。

小學生家長對教育局要求英皇書院減班的心聲

一群小學生的家長去信中西區區議會,請區議會議員聆聽他們對於教育局要求英皇書院減班的心聲(全文附於本文之後)。
我看過他們的信之後,覺得最難受的是教育局官員提出的所謂「上移錯配」概念,原來在他們心中,「好的學校」祇可以教成績好的學生,成績稍遜的同學進入稍好的學校是錯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些學校祇是「好成績學生學校」。
英皇書院的校友很清楚知道不減班的話,英皇書院有可能多收 BAND 2 學生,但是我們的信念是好的學校應該是能把學生教好的學校,而不是祇收好成績學生的學校。我們認為成績稍遜的同學更應該來到一間歷史悠久的學校,接受良好校風薰陶,給他們提升自己的機會。
我們不是經常鼓勵同學們努力向上嗎?官員口中的「教育」究竟是甚麼東西?
!
致中西區區議會各區議員

聽聽我們家長的心聲

聽完推介一肚火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九日,我們出席了教育局舉辦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支援措施的建議座談會。身為家長,自然希望多了解我們孩子的將來!我們期望優化計劃帶來優質教育,所以積極參與教育局的座談會,希望多了解「自願優化班級結構」的情況。怎知「一腔熱誠」換來的是「一肚火」!我們得到的信息是:教育局通知我們基層家長,他們推出所謂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支援措施,使我們的孩子完全沒有選擇的自由而惟有要接受宿命――好的教育,好的中學,輪不到你們選了!
座談會中有多名講者,包括副局長陳維安先生、一位大埔已縮班學校的校長、一位同樣縮班的屯門區校長及兩位教育局職員。講者在席上不停地游說自願優化班級結構即是減班;減班對中學管理有多好!多了課室但仍然能享受到足夠的師資(因為保留超額教師名額)!還說官中官小聯繫不變,也不會因官中縮班而減少收取非官小學生的比率!(騙人啦!小學生都會計此條數) 。更甚的是講者直接批評我們家長硬要學生爭入優質中學或官校,是自討苦吃。 講者說我們家長「上移錯配」,是迫害甚至迫死我們自已的孩子…等等。簡直危言聳聽!

我們想問一問教育局教育的目標是為建設學校、維護老師,還是為了更多普羅大眾的孩子能得到優秀的教育而設的呢?究竟教育局高官們有沒有考慮我們學生家長和我們的孩子都是持份者,在推行這些影響深遠的政策時,是否應該先咨詢我們這群最廣大的持份者?我們的利益是否被完全忽視,被犧牲呢?什麼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難到我們孩子的良好教育機會就要犧牲來成全穩定局面――老師的飯碗這個所謂「大我」嗎?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請聽聽我們的憂慮

座談會上我們家長表達了很多憂慮,表示了很多反對的聲音。孫局長竟然公開講聽不到反對的意見。掩耳盜鈴,我們在此表示強烈的憤慨,希望教育局大官易地而處,請你們代入我們作為家長及學生的角色來感受一下我們的憂慮:

1/ 教育局剝削我們選擇權利

我希望教育局官員作為父母官站在我們家長的位置去想想,每一個父母都希望盡自己能力,爭取最好的教育機會給自己孩子!那麼中西區僅存的官中男校要減班而官中官小聯繫的升中人數不減,這直接剝削我們選擇官中的機會。我們沒有能力讀直資中學的話,難到我連選擇一間平民化的優質學校都沒有權利了嗎?

2/ 「上移錯配」

座談會中,有位校長說開學不久有位中一學生因「上移錯配」跳樓死了,校長你是否過於武斷嚇人呢?你了解詳情了嗎?你有真憑實據證明他跳樓死的原因嗎? 你是否詢問過那學生的家長及同學?所謂「人望高處,水向低流」這是自然定律。社會沒有求上進的人,又何來有進步、優越的社會呢?教育局不是推行「融合教育」鼓吹有教無類,為何又自相矛盾,將小學生一早定型分類?是否我們基層孩子就不可以接受優質教育,我們的孩子就不能用知識去改變命運嗎?這就是「上移錯配」?

3/ 請教育局深入了解情況,對症下藥

「物競天擇, 適著生存」!假如一所學校, 一所官中男校能吸引那麼多的學生,特別是普羅大眾的孩子希望入讀,那麼它正在證明了這個自然規律!就好像一間超市,沒法吸引到顧客,它一定只有退出競爭,讓路給其他的對手!英皇書院屬於區內少數可為基層優異學生提供良好教育的學校,縮班將剝削基層優異學生希望入讀的機會。懇請教育局到各區去普查,深入了解各區實際的情況,然後配合各區所需所求去落實減班的方案!懇請教育局深思是否強行一刀切:命令所有官校減班,這是合理的做法嗎?

4/ 沒有充份時間給家長應變

教育局可以給老師六年時間去解决餘額難題,但有沒有給我們家長、孩子時間呢?孩子出生時,我們就為孩子準備成長路,甚至「孟母三遷」,選擇好心儀學校。這都是為孩子可以接受最好、最適合的教育!但現在教育局說減就立即減班,現時三至六年班的孩子要升中怎麼辦?根本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給我們家長應變。教我們如何是好?教我們怎樣相信教育局?

5/ 重量不重質

適齡中學生人口下降,中一新生將由現時逾7萬人跌至2016年的5.4萬人。說什麼學生不足而教師超額!這只是量化的問題。近來大家都說香港教育水平下降,即然人口下降,為何要「將貨就價」而不投放資源在教育質素提昇方面呢?例如:小班教學,讓學生得到超額/過剩教師的優質的教育!那又何必要強行優秀的官中縮班呢?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一群家長敬上

20101119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有關英皇書院縮班事件的細緻分析

今天偶然在網上踫上小牛的網誌,對英皇縮班事件作了十分細緻的分析,謹介紹大家去看一下,可以加強對事件的認識:

http://oxboy123.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6707.html

他仔細研究了政府的文件,找不到談家長和學生利益的地方,祇見以金錢照顧業界利益的方案,

我較早前的文章也提到,政府新聞稿裡把「學界」與「學生」區別,很小心地把「業界」說成是「學界」,避免觸動市民醒覺方案的真正焦點所在,是教育局繼「微調」之後耍弄文字遊戲的又一例。

我節錄小牛的一段話:

「不用怕,政府是會照顧業界的利益的。這篇報導「政府通過學校自願減班 縮班中學5年資助125萬元」,清楚顯示了政府如何用我們的金錢,力保受縮班影響教師的飯碗,以維持所謂社會穩定,不致引起「社會動盪」。

可惜,我們的錢是用多了,但是我們的選擇反而少了!

如果是「以大局為重」,那麼,這是誰的大局呢?

如果「不縮班 社會動盪」,那麼,當市民最需要你的時候,被選民送進立法會的議員又在哪裡呢?他們又有否為家長們發聲呢?我似乎聽不到。如果你不為我發聲,我為什麼要選你?」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致教育局局長信件

據報章報導,教育局發言人拒絕評論1116我應教育局局長要求在網誌中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原因也許是公事上教育局沒有正式收到我的建議。

為了方便局方官員的工作,我今天郵寄了一封信給局長,希望取得回應。信件內容如下:

香港特別行政區

教育局局長

孫明揚先生

尊敬的孫先生:

根據傳媒報導, 1118閣下要求不願意減班的學校提出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由於英皇書院學校管理委員會內的校友代表在委員會會議裡表示了反對英皇書院減班的立場,因此我謹代表英皇書院同學會回應你的要求,並以一個持份者身份提出建議方案。

我們原本想提議「小班教學」,不過118的教育局新聞稿已經公開說了不可能。

1118閣下提出的是鼓勵更多合資格中學參與「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據官方新聞稿)我們的替代建議是「自願+自然減班」和把直資學校也納入整個計劃

前一部份的「自願+自然減班」概念源自最近我們跟一些辦學團體的交流,他們認為每間學校的情況都不同,有各種理由參加或不參加減班,所以計劃應該是「自願」的。另一方面,在現有的機制裡,如果津貼中學出現申請入讀中一的學生少於指定人數時,按教育署規定便不能批出撥款給學校開原來數目的班,即是原有機制包含減班的「自然」出現。

後面有關直資學校的部份源於兩點:(1) 教育局不斷強調要「共渡時艱」,(2)直資學校其實接受香港政府按照學生人數給予的數目不菲的津貼。既然收了政府公帑的津貼,就應該分擔香港教育界踫到的困難,沒有理由置身事外。

在這裡讓我順便清楚說明英皇書院校友的立場,我們多次向跟我們溝通的官員說過,我們支持以減班的方式去面對學生人數減少的現實,但是把政策時執行到官立中學時應該考慮各區各校的具體情況,不可以盲目「一刀切」把十六間有關官中綑綁在一起。考慮到西區的歷史情況,尤其是近年與英皇書院同等優秀的學校相繼轉為直資學校和收取高昂學費,大幅降低了基層家庭子弟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我們反對英皇書院納入減班的計劃。我們不是因為愛母校感情用事,而是因為認為教育有促進社會流動責任和不可以進一步減少西區基層家庭子弟得到優質教育的機會。

提到了直資學校,我們請求教育局解釋,為甚麼在減班這件事情上,從來沒有提過要直資學校參加?

如果沒有甚麼特殊原因,就請立即敦促直資中學共渡時艱,有他們的參與,一定程度上可以稍緩全港津貼中學因為學生減少帶來的壓力,貴局也不必硬性要求歷史悠久、校風良好、成績優秀的官立中學減班。

據了解政府規定十天之內必須回覆市民的來信,願望不久便收到閣下對我們的提議的回覆和有關直資學校問題的解答。

敬祝安好!

香港英皇書院同學會會長

林超英

20101121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自願』和『大我』

今天看電視、網上新聞和官方新聞稿,知道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先生宣佈了一個『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具體的內容是『減班』,推動的原因是學生數目減少,焦點在解決因減班而出現的過剩教師問題。他提到:「以學界的福祉,和學生整體利益為依歸」,以及「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我先前的網誌文章提過,英皇校友向官員表示支持以「減班」去面對學生減少的現實,我們與官員的分歧,在於官員強硬要求全體十六間有關官中綑綁式「五班減一班」,我們則認為必須照顧各區和各校的具體情況,並在這個基礎上指出西區基層家庭學生受到學校直資化的嚴重影響,因此英皇書院不應納入減班的範圍。

今天孫先生公開提出了「自願」的原則,希望他言出必行,指示他的下屬不要再咄咄逼人,威嚇動用法律給予的權力,命令英皇書院(以及其他官立中學)減班。

對於「犧牲小我,成全大我」,關鍵是:誰是大我?誰是小我?在與教育局官員的交往中,英皇校友代表反覆指出,在教育事業裡,「大我」是「學生」,不過官員另有看法,「大我」不是學生,而是另外一個群體,泛稱為「大局」,今天聽到「以學界的福祉,和學生整體利益為依歸」這句說話裡把「學界」和「學生」區別開來,顯然官員心中的大局是指怎樣處理過剩教師的問題,事實上今天宣佈的措施主要內容就是減班後保留教師名額,學生受到甚麼衝擊則避重就輕。

要求官立中學一刀切「五減一」,徹底漠視剝削基層家庭子弟得到優質教育的後果,是視學生為小我可以犧牲,方便成全官員心中的「學界」,即是過剩教師這個「大局」。

我知道這樣說會得罪不少人,但是:在教育事業裡,「大我」是學生

今天我很累,沒法寫下去,稍後再續。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應當局要求提出建議

昨天我的回應是急就章,沒有完全處理當局的要求,今天再交功課。

當局要求不願意縮班的學校提出一個能解決問題的方案。我不能代表學校,不過就以一個持份者提出建議吧。

未來幾年中學學生減少,不是突然出現的,因為小學生的數目是實數,他們會長大也是普通常識,今天搞得匆匆忙忙,是不必要和原本可避免的。

如果早幾年開始籌備,就完全有時間去做教育局最近聲稱執行小班教學所需的事前配套工作。幾年的按兵不動或者沒有長期規劃,現在反過來變成不能行小班教學的理由,當局是早有籌算,還是不知不覺來到目前的境地?

我原本想提議「小班教學」去解決學生減少的問題,不過大概當局有一萬個理由說不可能。

當局一路以來提的是「自動減班」,我的替代建議是「自願+自然減班」和把直資學校也納入整個計劃

前一部份源自最近我跟一些辦學團體的交流,他們認為每間學校的情況都不同,有各種理由參加或不參加減班,所以應該是「自願」。如果是津貼中學,當申請入讀中一的學生少於指定人數時,按教育署規定便不能批出撥款給學校開原來數目的班,即是原有機制包含減班的「自然」出現。

後一部份源於兩點:(1) 教育局不斷強調要「共渡時艱」,(2)直資學校其實接受香港政府按照學生人數給予的津貼

很多人見到直資學校收取高昂學費,便以為政府沒有給予津貼,這是徹底錯誤的。收了政府公帑的津貼,就應該分擔香港教育制度踫到的困難,沒有理由置身事外。

請有關官員公開解釋,為甚麼在縮班這件事情上,他們從來沒有提過要直資學校縮班?

如果沒有甚麼原因,就請立即行動起來,敦促直資中學共渡時艱,有他們的參與,官員必定可以降低因為學生減少帶來的壓力,也不必急於逼迫歷史悠久、校風良好、成績優秀的官中。

我交了功課,現在輪到官員。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有關「自願縮班」的回應

剛從網上的即時新聞報導得知,有關當局說他們推銷的方案是「自願縮班」,但是上周在與英皇書院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見面時,官員強調有完全的權力決定官校的班數。真是「自願」?

據知當局又強調:「提出縮班的原因是不夠學生,不是有學生而硬縮班,現在是沒那麼多學生塡滿所有班房。」實情是英皇書院每年都有很多學生申請入讀,由於班房塡滿了,結果把眾多學生拒諸門外。

當局稱「自願縮班是解決學生人數下降的最有效方法」。如果上周與英皇書院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見面的官員有用心聆聽,當局應該知道校友代表其實支持「自願縮班」的政策,但是必須具體考慮各區及各間學校的個別情況。這是勤政愛民的官員應做的事。

網上報導說當局要求不願意縮班的學校提出一個能解決問題的方案。真奇怪,明明說是「自願縮班」,為甚麼不願縮班的學校竟然要負上提出解決全港教育問題的責任?這是甚麼邏輯?難道「自願」不是真的嗎?

最後必須重複一句:在這件事情上,真正的持份者是眾多有孩子等着讀中學的家長。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感恩、感慨

兩個多月沒有更新網誌,不少朋友關心我是否遇上甚麼困難,我十分感恩活在一個人與人互相關懷的世界。請大家放心,我祇是忙得過了頭,有點累,要多休息,所以寫網誌這種「邊緣活動」就暫時擱在一邊。

做人要感恩的事太多,父母的養育、學校的栽培、朋輩的支持等,實在數之不盡,今天我想談的是中學教育。

我是基層市民的子弟,有幸透過公平競爭進入英皇書院,接受全面和優質的教育,除了學到知識,還學懂做人,更幸運的是在學校的課餘活動中接觸了天文,感應了遼闊無邊的宇宙,產生了極大的人生推動力,造就了我的事業,以及由此而生的種種因緣際遇。從自己的經歷,我深切體會中學階段對少年人的成長的關鍵作用,也因此特別關心少年人的教育機會。

最近很不幸地聽到英皇書院受到壓力,要由每級五班縮減為四班,我十分感慨,為甚麼這個自稱進步的社會,竟然要降低基層市民子弟得到最好教育的機會?目前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何以還要在基層子弟身上多踩一腳?

英皇書院是香港一間歷史悠久、校風良好和成績優秀的英文中學,以香港人的日常用語說,是一家「傳統名校」,但是它是一家平民名校,是中西區基層家長最希望把孩子送進去的傳統名校。

英皇書院作為一家「官校」,加上位於基層市民較多的西區,肩負着特殊和重要的社會任務,就是提供機會給基層家庭的子弟接受全面和優質的教育,扶助他們成長,讓他們以知識改變命運,為自己和家族改善生活,並且以所學回饋社會。

英皇書院1926年建校,學生絕大多數來自基層家庭。過去數十年,英皇書院吸收無數來自社會基層的學生,培育他們勤奮向上,讓他們有機會在社會階梯中,從基層向上提升,成就香港社會十分需要的社會流動 (social mobility)。今天的眾多社會翹楚,以及在各行各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起點就在英皇書院。

廣大的英皇書院校友,從親身的經歷深知英皇書院的教育對他們的事業和人生的重大意義,都十分感恩學校給他們的扶助,因此非常支持這個傳統延續下去,不斷地讓草根階層家庭的子弟有同樣的一個通過奮鬥而往上提升的機會。

給予草根階層家庭的子弟優良的教育,給予其中最優秀的學生最優秀的教育,促進社會流動,是所有以人為本和以社會和諧為重的政府的基本責任

西區基層家庭的子弟,過去可以通過相對公平的統一派位制度,進入數家跟英皇書院同等「級數」的學校,由於學費是劃一的,基層家庭也能夠負擔。但是隨着多間傳統名校相繼轉為直資學校,收取高昂學費,基本上成為中上階層家庭子女的專利,基層家庭子弟入讀傳統名校的機會已嚴重萎縮,現在英皇書院已經成為他們在區內唯一能夠負擔和通過統一派位進入的男子傳統名校。

最近幾年的學校直資化(和貴族化)令香港優質教育向中上階層家庭傾斜,令基層家庭子弟的人生輸在起跑線上,已經造成一種教育的不公義,現在再提出要求英皇書院(及其他歷史悠久的官中)每級五班減至四班,即是減少百分之二十,嚴重剝削最優秀的基層家庭學生得到最優秀學校教育的機會,是把教育的不公義推向更大的極端

官校作為政府辦的學校,本質上有別於一般團體所辦的學校,官校必須彰顯社會公義,照顧基層民眾的需要,回應他們對有學習能力的子女獲得優質教育的渴求。要英皇書院(及類似官校)縮班,是違反社會公義的。大幅削減優秀窮家子弟得到最優秀教育的機會,與目前政府強調扶貧的政策框架有極大的矛盾

據說縮班是因為學生減少,但是學生減少應該是把更好的教育提供給同學的機會,現在反過來要最好的學校縮小規模和減收學生,令好學生得不到好教育,是違反常理和令人惋惜的

在既有政府政策中,英皇書院承擔了責任,與區內的政府小學掛鈎,照顧區內政府小學學生的升中需要,一定程度障礙區內其他小學的優秀學生進入英皇書院就讀,因此已經是一種不公平。如果貿然執行官中縮班政策而又不改動政府小學掛鈎政策,這個不公平將更加放大,我猜想區內的小學和家長是極不贊成的。

在這件事情上,我和其他英皇書院校友關心的是:如果英皇書院縮班,將令沒有能力負擔直資中學學費的優秀基層家庭子弟,減少機會得到最優秀教育的機會,是重大的社會不公義,在這個既富裕又自稱進步的社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一個極大的嘲諷,令人慨嘆。

一班四十個學位表面上是小事,背後的社會意義是大事,因此校友代表在111的學校管理委員會會議首次獲悉教育局要求學校縮班時,立即表示了反對意見,也解釋了反對的原因,大致有如上述。此後校友被游說和被要求保持低調,校友們是老實人,既為了大局着想,也相信了官員會稍後回應校友意見的承諾,因此同意了保持低調。

可惜校友的善意沒有得到回報,有關當局沒有對等地保持低調,反而不斷地在傳媒積極營造一個官校縮班得到多方同意和事在必行的印象,沒有讓公眾知道存在反對的聲音。在學校內部,當局祗是側重游說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爭取拉票讓建議通過。過程中,官員祗是反覆強調官校必須綑綁一起全體縮班,完全不願費神認真回應校友提出的基本反對原因,以及面對西區的具體情況。針對官員這種由上而下的「教訓式游說」,校友代表多次提醒官員,中西區的小學和廣大家長才是事件真正的持份者。

作為一個曾經受到英皇學院恩澤的校友,再保持緘默將有負所有校友,以及香港尤其是中西區基層家庭的子弟,因此我不得不告訴大家發生過甚麼事,以及我們確實為基層子弟努力爭取過。

我十分感恩人間是一個互相關懷的世界,不過也許在地球某些角落,這種關懷並不存在,人祗是數目字,公義和社會流動祗是虛無飄渺。

既感恩,也感慨。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今天是處暑,樹木像春天

今天是處暑,半個月前是立秋,半個月後是白露,也即是說節令已經到了夏秋交替之際。但是目前到處所見的樹木,顯示的是一片春天景象,很多樹都長着嫩綠的新葉。

今天經過拔萃女書院附近,見到串錢柳開了像奶瓶擦的紅花,旁邊的大葉合歡也開了長滿幼絲的大花,我以前住在位於尖沙嘴的天文台宿舍,祇見過這兩種樹在春天開花,今次所見算是「第二春」吧。

惹起我留意樹木的表現,主要是近來到處見到石栗樹開花開得很燦爛,另外是整個夏天都不太願意開花的鳳凰木近來忽然開花開得比較熱鬧,前者屬於上述「第二春」之類,後者則是「遲來的春天」。

前幾天在太子道見到樹頭菜今年第二次開花,很是驚奇,數量不多,但是季節不對啊。根據漁護處香港植物標本室網站的資料,樹頭菜的花期是三月至七月,八月底開花似是例外。

時值夏秋交替之際,樹木的表現卻給人春天的感覺。是樹木給天氣搞糊塗了?還是我疑神疑鬼?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聲明

最近某機構在未徵求我的同意之下,聲稱委任我為某個「慈善基金會」的「執行主席」和某個「華人獎評選委員會」的顧問。

謹鄭重聲明,我沒有尋求也不接受這些委任,懇請各界注意,不要被誤導。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東方日報的報導

上星期日東方日報刊登了一個專訪,給我一個機會談有關開心生活的想法,見:

怎樣做人濃縮到最少幾個字就是:謙卑,簡樸,仁愛,開心。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祝賀母校英皇書院會考成績優異

母校英皇書院今年中學會考成績優異,我以同學會會長身份去信祝賀,信文如下:

香港英皇書院

何汝淳校長:

欣聞母校同學們今屆中學會考成績優異,除了呂旻軒同學取得十優之外,更令人高興的是全體同學平均每人取得五科「優」或「良」,充分顯示良好的考試成績不是一兩個學生的偶然事件,而是在校長領導下全體教職員共同營造的學習氣氛所促成的。

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英皇書院基本上是一家平民學校,大部份同學來自社會基層,特別需要學校的扶持,才能夠超越家庭資源的局限,建立廣闊的視野和胸懷,學好知識之外,還掌握待人處事之道,成為仁智並重的青年人。會考成績反映母校在學與教方面的成功,在多次跟在校同學的交往中,我又留意到他們在自信與謙卑之間很有分寸,反映母校通過潛移黙化做好了人文教育。

我謹代表同學會向母校致意,感謝校長、老師們和全體職工對同學們的用心盡力,令同學們在學業方面得到美好的成績,在慎思篤行方面有良好的表現,為他們將來的學業、事業和人生打好基礎。

願望母校在未來的日子繼續為在校同學創造條件,讓他們得以健康成長,將來為社會作出有用的貢獻。有任何事情我們舊生幫得上忙,請隨時知會,我們定當盡最大的努力予以配合。

敬祝教安!

會長

林超英

201088